魯凱族社會的特色為任務分工縝密的階級制度,融入婚姻、政治
、宗教、祭祀與藝術各領域。以百合花為「魯凱族族花」,文化
核心價值以百合花的配飾權最富特色,具有表彰聖潔、膽識、勇
氣與尊榮的意義,經濟生活以小米種植為主體,小米收穫祭為最
重要的祭典。
以小米為主要農作的魯凱族,在每年八月左右,舉行收穫祭,作
為一個年度的終止,並藉此迎接新的一年。收穫祭裡有一個重要
的儀式,是烤小米餅的活動,族人將小米麵糰帶至特定地點(通常
都在村外野地),以石板舖地,燒熱後將小米麵糰放在上面,再覆
以香蕉葉,再壓止石板,待三十分鐘左右,將石板,葉子拿開,
看小米餅烤出來的現象作為今年農作與狩獵的卜問。例如,烤得
太乾,今年可能雨水較少,烤得溫潤,表示今年的雨水豐沛。
烤小米餅的儀式只限男性參與,是一種宗教行為。在以前,收穫
祭長達七~十五天,現則集中於一天舉行,傳統宗教的烤小米餅
儀式只有少數部落仍然保存。大多數的部落已改為歌舞比賽等聯
歡、康樂性的活動,舉辦時間大都集中在八月中旬。
108年桃園魯凱族歲時祭儀~~小米占卜祭,除了展現魯凱族祭典
的男人祈福儀式,也希望能呈現更多元且多樣的文化面貌,並傳
遞豐富且珍貴的文化內涵。
在部落族人的生活中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為部落問卜吉凶、求
福趨禍的儀式通常由「部落祭司」來負責。部落祭司由對各項儀
式所需的對祝禱頌詞、儀式過程熟悉的人來擔任此工作。祭司必
須為男性。
魯凱族勇士舞是最能表現出力與美的結合。勇士從小接受嚴格技
能訓練,學習成長、茁壯,更有團結部落心意、維繫眾人意志,
舞步多元變化,具有前後較大的跳躍動作,以及走步與跳躍交互
的腳步。
刺福球是魯凱族豐年祭的重要比賽,部落的頭目貴族代表在祭場
集合,每人拿一根長竹竿,坐在事先塔好的木架上,等待祭司將
福球(一種藤材所編的球)拋向天空,各部落的代表,仰視福球
的方向,持著長竿指向飛落中的福球,剎那間當長竿刺進福球,
便是整個活動的高潮。當又一個福球拋向空中,另一波高潮正待
湧起,如此一次又一次反覆進行,在豐年祭當中展現魯凱男子刺
球的榮耀和尊嚴,是備受囑目的活動之一。
福球
豐盛的風味餐
魯凱族的服裝與排灣族有多相同之處,這可能與地緣相近以及同
具有階級制度的社會組織有關。該族在裝飾技法上與排灣族相同
,多以夾織、刺繡、貼飾和綴珠等四種為主。
傳統男女盛裝的底色系以黑或深藍為主,上再施以橙、黃、綠等
色之極小型琉璃珠構成寓意階級的圖案。現在因珠繡費工,穿戴
頗重,大多改以十字繡花紋施於衣服上,布料也換以棉布為主,
圖案除了傳統的百步蛇、太陽、三角形活菱形等幾何圖形紋外,
也增添了聖火、國旗、十字架或真實的盪鞦韆等花紋,至於衣服
底色則依個人喜好,採黃、紫、藍及綠等鮮豔的色彩。
大家來跳四步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