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鱉子的名稱由來是種子扁平圓板狀,中間稍隆起,外觀似鱉甲而
得名。
由於國人對養生餐、輕食的追求,消費者,尤其是都會地區的人們
,開始崇尚一些傳統自然且烹調簡易的食物,故一些野生放任栽培
之蔬菜遂趁勢而起,成為餐桌上之佳餚,木鱉子即為其中之一。
木鱉子,瓜科/苦瓜屬多年生藤本,塊根粗壯,近圓柱形,稍有分枝
,表面淺棕黃色。莖幾無毛,有稜線;捲鬚單一。
葉互生,葉片膜質,輪廓呈廣卵狀心形,長寬都在8~22公分之間3~5
裂,裂片邊緣有小齒牙或近於全緣。
花雌雄異株或單性同株,雄花具長梗,單一或3~5朵聚生,花梗長5~
15公分,苞片圓腎形,花萼片廣披針形,花冠淡黃色,寬鐘形,花
徑6~8公分,瓣基黑色,雄蕊3枚。雌花梗長2~5公分,子房密生刺狀
突起;花期5~9月。
花苞
雌花
雄花
果實橢圓形,長10~16公分,成熟時紅色,表面有多數軟刺。果期9
~11月。
木鱉果又稱為夫妻果、天堂果、長生果、陰陽果,成熟時結滿紅色
果實,蘊含多種人體必需營養素,包含茄紅素、胡蘿蔔素、玉米黃
質、隱黃質、Q10、Omaga3、葉黃素等,可代替番茄、紅蘿蔔、玉
米、南瓜等多樣食物。
木鱉子的根部儲存了大量的植物皂,就像無患子一樣有清潔的效果
,係原住民的傳統肥皂。
未熟的綠色果實可煮食,但熟果種子,有毒且有惡臭,不能食用。
嫩莖葉及未熟之青果均可當蔬菜煮食或炒食;台灣原住民將成熟後
紅色的果肉拿來拌飯吃,據說很甜美,因為只有種子有毒,不要把
它咬破吃掉就不會有事。
木鱉子分布於台灣全島中南部、東部平野、低海拔森林中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