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科技的進步,機械麵線因為產量大、價格便宜,漸漸取
代了傳統麵線的地位,但仍有多家純手工麵線人家,秉持傳
統紮實的手工製麵技術,用心作出絕佳口感的手工麵線。
這個得看天吃飯的百年手藝,下雨天就無法製作,因為由陽
光自然乾燥是手工麵線完成的必要關鍵,每當麵線曬掛於民
宅院落或紅瓦老宅前,那絲絲如縷的白皙麵線在湛藍的天空
下閃閃發亮,是令人讚歎的台灣美麗風情畫。
麵線的製作過程很繁雜因為要從麵團、和麵、從粗麵搓到細
麵、捆麵到拉麵再到甩麵。一天至少要工作10小時以上,不
然師傅是做不出來麵線的,所以是非常辛苦的工作。傳統的
老手藝,目前在台灣已是屬於沒落的行業,如此的夕陽行業
,不知又有誰願意繼續去傳承?
拉麵線需要的是一股巧勁要能<拉><甩><扯><拖><
彈>的工夫,拉出的麵線大概7~10公尺 。
麵線拿到外面曬乾,做成滑嫩可口的白麵線,即麵線人家所
說的【曬仔】。
只要把麵線攤開,就可以輕易發現手工麵線兩頭會稍微粗一
點、中段較細,機器麵線則整根粗細都相同。
口感上來說,手工麵線經人工的搓、揉、捏、壓、彈、甩、
拉的過程,吃起來較有嚼勁,久煮也不易糊爛;機械所製麵
線容易一夾就斷,吃起來相對軟綿。
麵線相傳是「王母娘娘」心愛的女兒「九天玄女」為向母親
祝壽所精心備辦的禮品故稱『壽麵』,也因傳說麵線是九天
玄女指點創制的,故此麵線人家往往供奉玄女神像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