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秋掃作一番黃,祇有芙蓉獨自芳,
喚作拒霜知未稱,細思卻是最宜霜。
蘇東坡《和陳述古拒霜花》
山芙蓉為錦葵科木槿屬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是道道地地的臺灣
『原住民』。分佈於臺灣全島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及平地
,蘭嶼島上也可見其芳蹤。常於農曆霜降時期開花,因此又名「
拒霜」。
全株密生灰色茸毛,高約3~5公尺,樹皮老幹灰白具多數分枝。
葉具長柄單葉互生,葉片質地呈紙質或近似革質,葉片基部圓形
或為心形,有3~5淺裂,葉緣有鋸齒狀。
花淺鐘形具長梗,開花時約9~15公分,花瓣5枚;雄蕊多數連生
成單體管狀,將雌蕊套在其中,此為錦葵科家族的正字標記。
蒴果球形,內藏種子多數。
走在山間向陽小路時,總是可以看到山芙蓉樸實而清麗的花朵,
在眾多爭相開放的野花中,獨樹一格的展現不一樣的丰采,將原
本秋風蕭瑟的山野,妝扮的更繽紛怡人。
山芙蓉花在清晨初綻放時,先是呈現鮮白色,再漸轉為粉紅色,
到了下午漸成紅色,甚至深紅色而閉合凋謝,花色一日三變,故
又得「千面美人」或「三醉芙蓉」之稱,極具庭園觀賞價值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