憲光二村興建於民國50、60年代,是全台唯一全區保
留的憲兵眷村,2006年登錄為歷史建築,藉著電視劇
「光陰的故事」讓典型樸實的眷舍風貌曝光。
近日第一期修復區正式完工,風光重啟,迎來一隻巨
型烏龜地景藝術,成功吸引民眾拍照、打卡,讓藝術
節未演先轟動。
憲光二村「龜吉拉的守護」是藝術家林純用、鄭陽晟、
鄭雋、翁榮燦、羅元鴻、安君實、田俊傑等七人的共同
創作,以鐵件、竹編為材質的巨型烏龜,高約七公尺、
寬約五公尺、厚度約三.五公尺,造型是右龜爪扶著建
築物、左龜爪扣緊建物凹槽的側身動態,猶如大烏龜要
從兩棟建築物縫隙中鑽出,入夜晚龜體點燈發光,格外
吸睛。
龜是招財化煞的神獸意象,盼龜山區化身為「龜吉拉」
,守護文化資產與龜山鄉土;龜背上有滿滿錢幣,是因
負責國家法定硬幣、紀念幣鎔鑄重責的中央造幣廠就位
在龜山區舊路坑,希望營造「錢龜:錢都歸我」的吉祥
意義。
另一展品「遇見魚」,是藝術家陳杏芬帶領福源、壽山
、迴龍等三所國小學生,用五顏六色的毛線材料創作,
包括小魚遇到中、大魚,還環繞著巨魚,象徵遷徙、迴
游的生物百態,成為絕佳的生態環境教材,也藉此暗示
憲光二村原址曾為桃園埤塘地形。
斑駁的老白千層,見證了憲光二村的起起落落。
眷村雖已漸漸凋零,又有一股新生命正欣欣向榮。我住
過眷村,最能感受傳承的意義,這張照片我個人最喜歡。
位於龜山區自強北路38號的中正公園佔地1.7公頃,超
過32年以上歷史的老公園,最具特色的就是有隻超大號
烏龜石雕,我都習慣稱他為烏龜公園。
中正公園展出的「楓香玄米茶」,作品以穀粒與茶壺雙
重意向設計而成,並以稻稈編織成高低起伏的谷地丘陵
地形,內部空間為茶室概念並且矗立著一座由在地社區
居民共創而成的米粒作品。從在地物產到居民參與,作
品傳達了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里山願景。
今年桃園地景藝術節轉戰龜山,以「迴.龜」為題,呼
應龜山的丘陵地形,展區分為「上龜山」桃園酒廠、長
庚醫院轉運站、機捷A8站、機捷A7站、體育大學,以及
「下龜山」中正公園、眷村故事館及憲光二村等地,沿
途遍佈23件作品可以一一巡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