絲背細鱗魨,近海底層魚類,喜聚集生活。肉食性魚類,主要以
小型甲殼類、貝類及海膽等為食。肉質佳,適宜煮湯食之。
黑斑緋鯉俗稱秋姑,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外緣的砂泥地海域,經
常游到河口區,甚至受潮夕影響之河段。通常單獨的在砂泥底質
的棲地,翻動底沙泥,尋找底棲的軟體動物及甲殼類。黑斑緋鯉
魚肉細緻,油炸、紅燒、煮味噌湯,味道皆可口。
錢鰻體形和一般鰻魚相似,色澤黑褐,體表佈滿類似古錢的小圓
圈,因此稱為「錢鰻」。生長於海底礁石中,頭尖細,尾扁平,
眼小口大,門牙微露,全身光滑,生性凶猛,以海中小生物為食。
無鰾黑鮋主要棲息於中層水域,在所有的鮋科魚類之中,生存適
應得最好。主要吃甲殼動物、片腳類動物與櫻蝦等。背鰭鰭棘下
具毒腺,是海中危險生物。
黑緣青眼魚,俗名奇是魚,深海底棲魚種,台灣分佈於東北部及
南部海域。
饅頭蟹,雖然它們的身形很像鼓囊囊的饅頭,但是它們的身體內
壓根就沒有多少肉,只有兩隻鉗子能吃。
來自東部外海的深海角蝦(台灣後海螫蝦),為台灣的特有種,生
食肉質非常甜美,很受海鮮餐廳歡迎,且價格頗高。
長手隆背蟹,俗稱紅蟹、長臂猿蟹、紅管蟳、美國紅蟳、 紅娘仔
,是近海底拖網漁貨中的常見種類,臺灣以東北部海域最多,在
宜蘭的大溪漁港是數量最多的種類之一。
葡萄蝦生長在龜山島的硫磺區,因此蝦子有一種特殊的氣味,使
各位饕客愛不釋口,生食風味更佳。
久居美味冠軍的「午仔魚」,肉質鮮美,細膩爽口,脂肪厚度還
超過10% ,高出一般魚類許多,秋末春初的產季,膠質更是豐厚
,無比美味。
紅尾冬是生活在熱帶海域的迴遊性魚類,在魚類分類上屬於鱸亞
目笛鯛科,臺灣的紅尾冬有八種之多,其中以尾鰭末端呈暗紅色
的「金帶烏尾冬」最常見。
台灣一般以圍網、流刺網或一支釣捕獲,是市場常見的食用魚。
生長在東北角岩礁海域的秋哥魚,肉質鮮嫩肥美,無論是紅燒或
乾煎都能品嘗美好滋味。
白魚虎,深海軟骨魚,學名(黑線銀鮫)又稱(兔子魚)屬稀有
魚,大多活動於200米到2000米,捕獲不易,肉質細緻,魚皮Q彈
,還有四片鮮脆魚翅,及媲美鵝肝的魚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