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居都會地區的賽德克族人,十月一日在桃園大溪原住民會館舉
行賽德克狩獵文化活動,由長老和族人將獵技藝薪火相傳至下一
代,南投縣跟花蓮縣的賽德克族鄉親也前來共襄盛舉。
賽德克族是由Seediq Tgdaya(德克達雅)、Sediq Toda(都達)、
Sejiq Truku(德路固)等三語群的族人所組成,主要分佈在台灣
本島中部、東部及宜蘭山區,包括祖居地南投縣的仁愛鄉,移居
地花蓮縣秀林鄉、卓溪鄉及萬榮鄉,以及宜蘭縣大同鄉與南澳鄉
。初估賽德克族的人口約八千至一萬人。
桃園市長鄭文燦1日下午出席「105年度原住民族歲時祭儀賽德克
族狩獵文化活動」時表示,市府舉辦各種歲時祭儀及豐年祭活動
,讓在都會區的族人理解過去的族人如何經營、生活、傳承,是
一種文化傳承,更讓原鄉文化在都會地區扎根。
賽德克族的狩獵祭約於每年的10~11月間舉行,就在舉行收穫祭
之後的一個月內相繼舉辦,狩獵祭常以單一部落或聯合數個鄰近
部落的方式進行。
狩獵祭當天,除老弱婦孺及重病在身者外部落全體族人都參與該
項狩獵盛事,其獵獲物由部落的每一位族人共同分享,以每戶的
人口數做為均分的依據,包括因故無法來到現場狩獵的部落族人
,若遇有身孕的婦女,則可分得兩份,這是賽德克族人敬重、呵
護每一個生命體的實質作為。
對賽德克族人而言,舉行狩獵祭具有以下兩種意涵:
(一)狩獵祭是族人們為了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所舉辦的部落活動。
先祖們對「一年」的概念是,根據小米、黍米的收獲與播種來作為
「一個年」的過去與到來。
(二)狩獵祭是為了慶祝豐收及感謝Utux的庇祐所舉辦的部落聯誼
活動,若遇作物欠收時更要祈求Utux的庇護。
「賽德克·巴萊」的故事讓大家看到原住民族的生命力,看到當年
日治時代原住民族奮勇抵抗的故事,也看到信仰彩虹、信仰太陽
的賽德克族人勇敢跟犧牲。
賽德克族的傳統文化中,最具強烈族群特質的就是「文面文化」,
賽德克族人深信唯有文面者,死後其靈魂才能回到Utux的身邊。
換句話說,男者若要回到Utux的身邊就必須要文面,要文面則一
定要成功獵首而歸,獵首成功者的手掌必留有血痕,手掌的血痕
是身故後靈魂要回到Utux身邊無可取代的烙印;女子部分也有相
同的意涵,善於織布而取得文面資格的女子,其手掌上會因勤於
織布而留有血痕,這手掌上的血色是永不退色的。唯擁有手掌上
的血色,在他/她離開人世後,始能通過生命之橋(祖靈橋)守護
神的檢視,她/他們的靈魂才能夠安然行過生命之橋(祖靈橋)回
到的Utux國度。這是賽德克族的祖訓,也是賽德克族人終生恪遵
不逾的訓示。
<object width="230" height="45" classid="clsid:d27cdb6e-ae6d-11cf-96b8-444553540000"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