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於10/17日假桃園區青溪公園舉辦
賽德克族收穫祭,這是桃園市首次為旅居桃園市的賽德克族人
舉辦的祭典,原民局也特別尊重賽德克族文化,文化祭儀由族
人自行規劃,希望旅居在外的賽德克族子民可以不忘本,讓文
化在都會區不流失,可以繼續傳承。
原住民部族之一的賽德克族,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間,
因台灣受日本帝國殖民政策下令,不僅嚴禁賽德克人傳承自
家文化,還曾被歸為泰雅族分支,經多年族人頻起正名運動
,直至二00八年四月二十三日中華民國政府才將賽德克族
,正式列入台灣原住民族群。
賽德克族人如願得以正身,恢復年祭、播種祭、收穫祭等儀
式,二0一一年台灣導演魏德聖改編《霧社事件》漫畫,拍
攝《賽德克-巴萊》電影長片走紅,國人掀起對認識賽德克
族文化熱潮,在賽德克語,賽德克是「人」的意思,而巴萊
是「真正」的意思,賽德克巴萊即意為真正的人。
雖然桃園地區的賽德克族人只有三百多人,但獲得來自花蓮、
南投各地的族人共襄盛舉,紛紛北上參與這場史無前例的都
會型賽德克族祭典。現場賽德克族男性配刀、賽德克族女性
也穿著賽德克族服在會場穿梭,看起來就像時空錯置,走進
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情境。
依照學者的看法,泰雅族可大分為兩大群,一群為賽德克亞群
,另一群則為阿泰爾群。賽德克人向政府堅定展現其族群的主
體意識後,終於在 2008年4月時,正式被官方認可,而成為台
灣原住民族的第十四族,官方統計至二0一五年賽德克族人計
九千二百七十二人。
賽德克族的發源地為德鹿灣,為現今仁愛鄉春陽溫泉一帶,主
要以台灣中部及東部地域為其活動範圍,約介於北方的泰雅族
及南方的布農族之間。其後在不斷的遷徙當中形成兩大聚落,
以中央山脈為界線,分出東、西賽德克族。
東賽德克族散居東部花蓮山區,即今日花蓮縣秀林鄉、萬榮鄉
、卓溪鄉。西賽德克族集中分布於現今南投縣仁愛鄉,以濁水
溪上游一帶為腹地並建立七個村十二部落。
賽德克族紋面除了美觀、避邪以外,代表了女子的善織、男
子的勇武,也是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。
賽德克族精緻的織布藝術以苧麻為原料、植物染料為主。目
前因毛線材料的便利性及色彩多樣性,許多族人都樂於使用
,反而使傳統的原料逐漸沒落。
在過去的傳統生活中,口簧琴幾乎與賽德克亞族人的日常生
活融合在一起,舉凡休閒娛樂、舞蹈伴奏、傳遞情意、甚至
求婚的場合,含蓄保守的賽德克亞人,都會以口簧琴來傳達
內心的感受或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