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8446.JPG

假酸漿原產南美洲秘魯地區,台灣在80年代引進做觀賞
栽培。臺灣分布於中低海拔平野及山區,但山區生長者
葉片較大而濃綠。

IMG_8443.JPG

別名:碧果草、毛束草。在原住民的傳統習俗裡,假酸
漿葉片是生活必備,不可或缺的材料,在部落的空地、
田園都會栽種。

IMG_8444.JPG

較為人熟知的有魯凱族的「阿拜」(Abay)和排灣族的
「奇拿富」(Qinafu),就是先將食料用假酸漿包好,
外頭再以月桃葉子包裹,製作而成的傳統食品。

IMG_8445.JPG

採摘假酸漿葉,不採剛萌發的嫩葉,而是採底下的老葉
片,較具香味且留下生長點,是永續發展的觀念。

IMG_8442.JPG

假酸漿葉是高纖植物,又含有豐富的葉綠素,有益於腸
胃蠕動,用來包裹小米或糯米一起食用,具有助消化、
消除脹氣的功效,充分展現原住民的智慧。

IMG_8457.JPG

假酸漿為紫草科大灌木,高可達2-3公尺,全株密被短毛。

IMG_8458.JPG

葉為單葉,對生,葉全緣,大葉表面粗糙。

IMG_8596.JPG

花序為圓錐花序,著生於枝頂,花白色或粉紫色。果實為
球形,包於萼片內。

IMG_8599.JPG  假酸漿燈籠狀的花萼,如星型,乾燥後如同天然乾燥花,

久藏不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