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數人聽到角蟬的名稱都會直接與夏天在樹上鳴
叫的蟬連結,但角蟬的名字中雖然有「蟬」字,卻
與一般我們熟知的蟬不同,光是體型大小就相差甚
大。
角蟬喜歡群居,雖然不會鳴叫,卻可以透過身體震
動傳達訊號,彼此溝通。
分佈於平地低海拔山區,喜愛在台灣葛藤上聚集。
三刺角蟬,顧名思義,具有三突角的角蟬,分別為
頭部上方左右一對突角,還有小楯片後端有一細長
突角末端尖,長度達前翅一半,想必這就是三刺角
蟬命名的由來。
角蟬屬於植食性昆蟲,一生中會經過卵→若蟲→成
蟲三個階段,屬於漸進變態的昆蟲。
體長僅有6.3mm,體色淡褐色,頭部具絨毛分佈,
近翅基部有兩枚白斑,前斑成三角形尖狹,後方
略成方形。
複眼黃褐色,各腳脛節於胸側向後伸出,腳褐色,
後腳最長。
雄蟲的體型略小於雌蟲。
角蟬若蟲具刺吸式口器,常見停棲於寄主植物枝
葉間吸食汁液維生,若蟲保護色良好,所分泌的
排遺蜜露,富含糖份,因此經常會吸引螞蟻、蜜
蜂前來取食,與螞蟻之間存在著共利互生的微妙
關係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