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一葉蘭為國際間享有盛名之野生蘭花,為蘭科一葉蘭屬之宿根
落葉性多年生草本植物,產於本島海拔700~2,500m間的闊葉林或檜
木林邊緣的陡峭岩壁上,尤其喜生於2,000m上下的盛行雲霧帶,並
有蘚苔植物相伴。
台灣一葉蘭為臺灣高山原生蘭之一,宿根落葉性多年生草本,通常
只長出一較大葉片及一較小葉片或只長一大葉片,植物體由一個假
球莖和一枚葉片組成,故名一葉蘭。
假球莖角錐狀,基部圓球形,光澤,紫色、葉於花後出現,具縱摺
紋,冬季脫落。花多單生,頂生,1~2 朵花,大而豔麗,紫紅色或
粉紅色,偶爾白色,常成群附生在布滿苔蘚的潮濕樹幹或岩壁上,
一旦花季來臨,十分醒目。
一葉蘭的根系並未深入泥土中,大多仰賴空氣中的水氣存活,因此
葉子上長有皺摺便於攔截水氣。
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陽光,為陽性植物,因此經常生長在垂直的岩
壁上,生育地如無適當的清理與整治,則一葉蘭將為其他的植物所
取代。
台灣一葉蘭是台灣特有植物,由於花姿幽雅,1920年首度英國皇家
園藝會獲獎,至1975年共獲得六次,但受此盛名之累也因廣獲歐美
愛爾蘭人士喜愛,於是國人大量採集帶花苞假球莖外銷,使得原本
在野外悠游的她,頻遭覬覦濫採,種下瀕臨滅絕的命運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