蟬大部分都棲息在樹的高處,不容易觀察,但草蟬則多棲息在低
矮的草本植物葉上,又不會反應敏銳易接近,觀察起來樂趣無窮。
草蟬,半翅目、頸喙亞目、蟬科,為小型蟬,雄蟬體長12~15mm,
雌蟬約10~15mm。體色多變,有綠色、黑色、黃褐色,綠褐色等,
其中以綠色最常見。
頭部前緣略呈三角形,複眼大粉褐綠色,單眼多枚,複眼旁具黑色
斑紋,觸角5節,鞭節短,基節黑餘黃綠,呈芒狀,具細長的刺吸
式口器。
前胸背板呈暗褐色,中間顏色呈淡綠色,腹部黃綠色,腹端有4個
黑色圓斑,翅膀透明,翅脈呈亮綠色,十分明顯。全身佈滿黃色短
絨毛,但極易因為摩擦而脫落。
草蟬鳴叫時會拱著腹部,上下擺動著,會叫的是雄蟬,因為雄蟬要
用鳴叫聲來吸引雌蟬,一般雌蟬不鳴叫,牠會聽著鳴叫聲,選擇一
隻雄蟬配對,繁衍後代。
生活史為卵→若蟲→成蟲,屬於漸進變態昆蟲。
台灣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區都常見,蘭嶼亦有分布。成蟲於4~8月
出現,常棲身於草叢,吸食禾本科植物及產卵,雄蟲會鳴叫,叫聲
清脆悅耳。每年春季最早聽到的蟬鳴就是草蟬,低沉但刺耳的鳴聲
可以一直持續到秋天,算是每年出現時間最長的種類。
幼蟲在土裡面生長,約要一年時間爬到地面羽化,在相思樹幹上最
容易找到牠們的蛻。
不同體色的個體交尾
成蟲只能活2~4個星期,只吸食樹汁、草莖汁液與露水,在這短短生
命中要完成求偶、交配及繁衍下一代,非常忙碌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