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眷村」是在一個大時代背景下被創造出來的特殊文化景觀
,自民國38年開始,於台灣各地落地生根。
眷村有其獨特的文化,因為它匯集了各個不同省份的人、語言
、風俗、習慣、穿著和飲食,相較於早期台灣的村落或社區,
更突顯了它多樣性的風貌。
新發展、眷村改建、通婚、到外地就業就學…,眷村早已融入
當地文化中。
從文化角度來看,眷村確實是一項資產,標誌著我們走過的歷
史,也留下文化的印記。在眷村中保留了很多故事和電影題材
,包括王童導演執導的電影「風中家族、電視劇光陰的故
事」,都是眷村故事的典型。
為保存眷村文化,文化局選定了3個眷村修復為文化園區,與
國防部協商作為保留眷村文化的亮點,分別是中壢的「馬祖新
村」、大溪的「太武新村」及龜山的「憲光二村」,這是桃園
的「眷村鐵三角」。
「2016桃園眷村文化節」於10月8日至16日登場,桃園市政府文
化局啟動「桃園眷村鐵三角」計畫,活動期間也將推出各式主題
活動、小旅行、論壇等。
邀集桃園各眷村社區接力推出充滿「眷味」的系列活動,並搭配
「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」開幕及「龜山眷村故事館」館慶,呈現
桃園眷村社造成果,帶領民眾回到眷村,找回對於家的眷戀與悸
動。
眷村最大的特色是,沒有血緣的大家庭,卻充滿互助合作的精神
,這正是桃園辦理眷村文化節、推動眷村鐵三角文化資產保存的
核心意義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