絲瓜因老化後,內部的組織會成纖維狀而得名。在台稱絲瓜為菜
瓜、角瓜…等。因其長相不同在市場看見短筒絲瓜、長條絲瓜、
稜角絲瓜和掛飾兼蔬果的蛇瓜菜。
絲瓜是攀藤植物,春夏之際在農村屋前屋後是最常見的瓜果,只
要用竹木支柱撐起一個簡陋的棚子,菜瓜苗只要一攀上棚架,很
快的就一邊生長一邊開花,不久肥碩翠綠的枝葉便蓋滿了棚架,
隨後就開始有柔滑甜嫩的絲瓜可以上桌做菜了。
早在三百餘年前台灣就有人在栽培,如今它已經成為台灣夏季常
見的食物了。
民間流傳吃絲瓜性味甘涼,翠綠鮮嫩,清香翠甜,在功用上則清
熱化痰,涼血解毒,生津止渴,清腫鮮毒,祛暑清心,美白護膚
,防癌及衰老。
絲瓜的種子可藥用,嫩芽可當菜蔬用,絲瓜藤流中的汁液(絲瓜水
)可美白護膚,瓜絡(菜瓜布)可沐浴,洗碗及藥用,花可炸食(裹
麵粉),根能活血通絡…,其加工產品,在市場及藥店均能隨處找
到。在西方的書籍中有科學印證,亦是良好的瓜類食物。養分多
種效用良好是夏天蔬菜來源之一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