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線蛙(Rana plancyi)屬中大型蛙類,身體肥碩,體長5至8
公分,背中線及體側為綠色,背側褶為金色,中央有一淺綠
色背中線。金線蛙具有一對內鳴囊,叫聲細小,一般人若走
過金線蛙旁,最多只能聽到很短促的一聲「啾」。
蝌蚪為褐綠色,是為典型靜止水域的體型,尾部肌肉不發達
:尾鰭寬大並雜有暗褐色的細斑,腹部具不透明之金黃色光
澤。在蝌蚪發育的後期,背部的三條金黃色縱紋就會開始顯
現。
金線蛙,水棲性,喜歡藏身在長有水草的蓄水池或者遮蔽良
好的農地,例如飄著浮萍的稻田、芋田或著茭白筍田。以靜
水域為產卵場,產卵於水池邊,每次產卵約800個,卵成透
明團狀聚集黏著在植物體上。
蝌蚪通常分散在水田的落葉堆下方,不會有聚集的行為。蝌
蚪主食為藻類、落葉;成蛙主食為小型無脊椎水動物。
金線蛙生性隱密機警,多半藏身在水生植物的葉片下,僅露
出頭來觀察四周的動靜,若受到干擾便會馬上跳入水中。
棲息於於全省1,000公尺以下,未受到干擾與農藥施用較少
的低海拔草澤環境,例如:水田、溝渠、草澤、水池等水域
。
過去金線蛙其實常見於臺灣平地、農田,近年來由於農地變
更及農藥的濫用,數量及分布範圍已逐漸減少。這也是目前
臺灣蛙類所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。在2008年列為保育類野生
動物,不得捕捉及騷擾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