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語俗稱「干樂」的陀螺,自古即是台灣一種木製鐘形能在
地上轉動的流行童玩。大溪和平老街曾是台灣木器童玩重鎮
,當地人幾乎從小到大都會打陀螺,也讓大溪保有一項相當
特殊的民俗體育,就是抽陀螺。
「陀螺」的名詞最早出現於於明朝,當時陀螺是木製的,實心
而無柄,用繩子繞好了,一拋一抽,陀螺便在地上無聲地旋轉
。當它緩慢下來時,再用繩子鞭它給它加油,便可轉個不停。
這種玩法傳了兩三百年,一直到民國初年,大陸的兒童還有這
樣的玩法。
木陀螺宜找硬木頭來做,最硬的是蕃石榴樹幹,其次便是龍眼
木、九芎木和樟木,其它的就差些。
條成上圓下尖的陀螺形,修好後再用沙紙磨光,最後在尖端釘
進一根鐵釘。用鐵鉗把釘帽截斷,把露在陀螺外約一公分的鐵
釘敲扁、磨尖,就完成一個陀螺了。
綁繩
今年的大溪文藝季系列活動中,除了舉辦路跑活動、Cosplay裝扮
活動及街頭藝人表演;另外活動也安排「阿姆坪風帆及獨木舟
體驗」、「大溪豆鎮嘉年華」、「陀螺藝術文化活動」、「原
住民豐年祭活動」、「木器景觀藝術雕刻師邀請展」,相關訊
息可參考桃園縣政府大溪鎮公所網站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