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地景藝術節為桃園市重要的大型藝文活動之一,宗旨為透過藝
術介入空間,讓藝術更貼近環境與常民生活,並推廣桃園獨特的自
然景觀與人文風貌。
本屆地景藝術節也因疫情而延期至2022年,名稱增加「+」,賦予本
活動在疫情蔓延下,桃園面對未知挑戰的勇氣。
「2021+桃園地景藝術節」首度在都會區「桃園區」展出,範圍包括
南崁溪、桃林鐵路🛤、虎頭山公園、創新園區等,從早期開墾遺跡
到科技基地,以「都會綠洲,親山近水」的策展概念,尊重自然生
態平衡,邀請國內外45位藝術家,與在地14組社區、社群團隊,共
創32件作品,還有精彩的系列活動,讓大家感受都會裡的自然!
林木河川、蟲鳥魚貝、鐵道遺構,是本屆的作品背景也是創作元素
。
地景藝術節今年展區包括虎頭山創新園區、南崁溪畔、桃林鐵道及
虎頭山,本屆首次在都會區~~桃園展出,以省思的態度,提出「都
會綠洲,親山近水」的策展主軸。尊重自然生態平衡及其適切的美。
砌。桃趣
藝術家 陳文泰 CHEN TAYLOR
精選桃園具指標性景物,以透光材質層層相疊呈現前後景深效果,隨
著燈光變化,交織呈現在地風情。結構以立方體形式構成,猶如一天
上玉璽坐鎮於此,四面刻劃著不同風貌,360°零死角仰望桃園風采。
《追憶軌跡》以物品為主軸核心,從各式可能看似不起眼的物品,講
述小人物的遷居故事與記憶。
守護之眼
藝術家 楊海茜 YANG HAI-QIAN
南崁溪,一條乘載在地居民生活記憶的河流,曾經與人們那麼地親
密,孕育人們生長,無奈卻也歷經工業社會的到來而面目全非,承
受被厭棄的命運。如今透過集體的守護,她再次回到我們的懷抱。
作品運用青溪橋體本身,猶如一隻溫婉狹長的眼睛,透過編織的色
彩與溫度,賦予這隻眼睛曼陀羅般的瞳孔,不斷循環的圓象徵生命
的無窮無盡、生生不息,這隻守護之眼也代表著我們對大自然的敬
仰與依賴。
聽見自然
藝術家 黃美惠
此件作品以海芋花朵的線條轉換成我們的耳朵,主要表達在城市這
片草原上,我們用視覺看見自然,與家人同遊在此休憩玩耍,讓我
們聽見彼此的話語與笑聲,同時也是因為大自然的魅力,透過聲音
的傳遞留下這片刻美好,創造出人與人共同珍貴的記憶。
暗光鳥的春天
藝術家 羅元鴻 LO YUAN HUNG
作品以南崁溪周邊生態進行設計,由夜鷺作為開端,並以魚尾將大家
的目光自然帶到南崁溪中,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親近水岸,觀察到
許多生命在交會,而維護友善生命的環境,每個人都可以盡一份心力
。
築一個巢
藝術家 林純用
過去當地婦女常以編織斗笠維持家計,本作品以此為靈感,運用竹
材編織,結合樹形巨大優美的苦楝樹,編織一個巨型的巢,來表現
桃園城市歸屬感與在地認同。
《桃園站,到了》設置在遺留的鐵軌,透過車站意象象徵不同族群遷
居抵達桃園。
河流的形狀
藝術家 墨西哥/路瓦.里維拉 LUA RIVERA
《河流的形狀》是一件織品裝置,創作發想來自南崁溪。藝術家希
望人們能透過觀看作品,記住河流原始流動的形狀,並記得,在最
純淨的形狀中,水總是在變化,適應塑造地面的環境,甚至將岩石
打磨成沙子。我們不過是生命流動的水,所運送的沙粒。我們無法
阻止水的力量:到底是水和河流塑造我們的道路和城市,或是其反
之呢?邀請觀眾在作品上坐下或躺下,好好感受作品。
心滿意竹
善用桃林鐵路空間,以簍空的竹連結起隧道的氛圍,帶領親子在裡面
穿梭冒險。
多元維度的藝術創作、民眾參與及展演活動,融入在地生態與人文
美學,穿越城市的浮光掠影而感受到綠洲本質的存在。藝術節景觀
美學的質感,最終能提昇水岸與綠地的生活環境,提高宜居的幸福
都會景觀。
作品很多又精彩,我只拍攝其中一小部分,藝術作品讓我們再一次
重新認識地方,給我們不同凝視自然的眼光;而桃園,即是遊牧者
尋覓的宜居綠洲。
開展日期:2022/03/11(五)-2022/03/27(日)。
部分作品展延至5/1(日)
開展時間:桃林鐵路、虎頭山公園、虎頭山創新園區 10:00-18:00
南崁溪畔 10:00-20:00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