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苦參,植株被灰白色絨毛以及根性苦(含毒素),是其名稱的由
來。別名:絨毛槐、毛苦豆、嶺南苦參、嶺南槐樹、海南槐樹、苦
參。
豆科,苦參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株高可達2公尺。全株植
物都佈有白色或是灰白色絨毛。
奇數羽狀複葉,厚肉質,小葉橢圓形,葉片在莖上是呈互生狀排
列,而小葉彼此間則是對生。總狀花序頂生,花5瓣,黃色。
毛苦參的莢果有「節」,固有種子發育之處往往就形成一粒一粒
的樣子;而剛結果時仍為灰白色,待果實成熟後即轉為棕褐色且
毛茸幾乎全落光了。一般毛苦參的種子約有6~8粒,而果實全長
約在7~15cm之間。
根或全草有清熱利濕、祛痰、消腫止痛、苦味健胃、緩瀉、殺菌
止痢之效,可治咽喉腫痛。根治霍亂、腹瀉、腹痛、膽汁性嘔氣
。
在台灣,除了蘭嶼及綠島外,就只有恆春半島一些海拔低於50公
尺的海岸礁石上,才可以看到它的蹤跡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