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繡眼,俗名:青笛仔,青絲仔。是台灣平地與城鎮最常見、最可
愛的小鳥之一。
公園、庭院、行道樹、陽台甚至住家盆栽,不怕人的綠繡眼在這些
地方都有機會發現牠們的蹤影,可以說完全演化成與人類共存了。
綠繡眼,體長約11公分,背部羽毛為綠色,胸和腰部為灰色,腹部
白色;翅膀和尾部羽毛泛綠光;明顯的特徵就是眼的周圍環繞著白
色絨狀短羽,形成鮮明的白眼圈,故名繡眼。以昆蟲為主食,亦會
吃花蜜、花粉、果實等。
公園裡一棵樹齡不大的櫻花樹上,掛著一個綠繡眼的鳥巢,裡頭有
三隻小寶寶,發現牠的時候大約是剛孵化出來,親鳥餵食的時間間
隔大約一個多鐘頭,過了五天,雛鳥羽毛長了出來,餵食的間距就
很短了。
只見親鳥不但要找蟲餵食,還要清理巢裡的排遺,樹枝上的螞蟻也
要一一清除,對子女的呵護無微不至。
幼鳥雖初期需要由親鳥餵養,除了「養育」之外,也有教育的責任
,當雛鳥可以離巢時,親鳥會磨練子女,促其趕快成長獨立。
鳥類對自己巢窩具有極度神經質及不安全感,對於靠近鳥窩的其他
動物常會表現過分焦慮或捨命攻擊。
綠繡眼一年約可生兩窩,每窩約產三枚卵。每年四月到七月牠們會
在分叉較多的小樹或灌木中以草材、細葉編織精細的碗狀小巢,除
了巢體做工精細外,他還會用青苔和蜘蛛網等物品裝飾(偽裝)鳥巢
外觀,以減少被發現的機會。
綠繡眼的巢不大,因此每次育雛量約在2~4隻間。一般情形新生雛鳥
孵化後到離巢時間約10到14天,推測原因,鳥巢的負重能力不足。
從發現雛鳥後,就常常來看牠們成長的過程,假日不敢來,就怕被
偷鳥人發現,無奈還是難逃厄運,整巢都被偷走了,實在很可惡,
人性貪婪是這些可愛鳥類的最大敵人。
原本想全程紀錄直到雛鳥離巢的心願,又破滅了.....
活生生拆散一個和樂的家庭,於心何忍?雛鳥的命運未卜,真是令人擔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