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是阿里山的櫻花季,近似百合般的花型,略施脂粉,堪稱為杜鵑
花之后的森氏杜鵑,依然是我心中最美的女主角,擄獲我的心。
森氏杜鵑是日本著名人類學家森丑之助在台灣高山所發現的杜鵑新
種,所以特別在命名時,於植物學名上冠上自己的姓氏。
別名石楠、鬼目的森氏杜鵑,分布在海拔2300至3300公尺的高山上
,每年三到五月高山雨季來臨時,也正是森氏杜鵑盛開的時節。她
的花苞略帶粉紅,開花時花朵的粉紅色會漸漸褪成純白,搭配上較
大的花瓣、很像皺紙棉花,分佈在阿里山、大雪山、太平山、合歡
山、觀霧等森林遊樂區內步道沿線,尤其是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裡
,十幾朵的森氏杜鵑叢生在小枝條上,點點嫣紅往往讓遊客驚艷不
已!
森氏杜鵑為常綠小喬木,樹高可達十公尺,樹枝粗狀,小枝上常有
褐色毛茸,但這些毛茸很快便脫落。
葉單生、互生,而叢生於小枝條先端,長橢圓狀披針形,先端銳尖
或短漸尖,基部圓形,革質,全綠,邊緣略向後反捲,中肋於表面
凹下而於背面隆起,側脈不顯著,表面暗綠而有光澤,背面有白粉
狀毛茸。
花大而顯著,數枚,叢生於小枝條先端,有時在花冠內散生有粉紅
色的斑點,初開時紫紅色,後轉為白色,花大而色彩鮮明,常約5-7
朵叢生於小枝條頂端。
果實為圓柱形蒴果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