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1431.jpg

粟,亦稱粱、稷,俗稱小米,禾本科狗尾草屬,一年生草本。

IMG_1434.jpg

葉似玉蜀黍而較狹長。花小而密,呈圓錐花序。果實為粒狀,黃

色,可食。為北方糧食之大宗。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被種植,

在青海遺址中也有出土。在臺灣小米產地以臺東縣最多,而屏東

、高雄、宜蘭、桃園等地均有種植共約200公頃。

IMG_1444.jpg

小米的葉子是線狀被針形的,葉緣有細的鋸齒,葉柄是鞘狀的,

在莖桿外面叫葉舌可防止雨水流入葉鞘裡,免得莖桿浸水而腐爛

。小米適宜溫暖乾燥的氣候。

IMG_1440.jpg

二月至三月時播種,播種後約兩個月會抽穗,六月時收穫。從播

種到收穫大約要一百一十到一百三十天,收採小米時要用手來摘

穗,之後用鐮刀將整株的小米割下捆起來。摘下的小米穗要曬乾

去殼,之後就是我們所看到的『小米』。

IMG_1447.jpg

小米營養價值很高,可用以炊飯、煮粥、或作為飴及釀酒的原料

,又可供作家畜及家禽的飼料,其莖幹可作牧草或是編製器物的

材料,用途甚廣。

IMG_1445.jpg

小米是澱粉含量少的鹼性五穀作物,連糖尿病患者都可食物,且

含植物性蛋白,是很棒的作物。

IMG_1448.jpg

小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及礦物質,其蛋白質、脂肪、鈣質等含量都

比白米飯高,當中鐵質更高出一倍。一般糧食中較難找到的胡蘿

蔔素,都可以在小米中找到,每100克小米含有0.19毫克的胡蘿蔔

素,而維他命B1的含量屬所有糧食之首。

IMG_1453.jpg

提到小米,就會想到小米酒,原住民釀小米酒,最初是嚼粟造酒

母,《諸羅縣志》載:「搗米成粉,番女嚼米置地,越宿以為鞠

,調粉以釀,沃以水,色白,曰姑侍酒,味微酸。」當然,現在

已多用發酵粉攪拌。有一次到角板山用餐,老闆熱情招待小米酒

一小杯,那香醇的滋味實在難以忘懷。

IMG_1454.jpg

小米和紅藜都是上帝賜給世人在乾旱及饑荒時的糧食,因為不需

太多水分,在旱地與山坡地具強韌生命力,是原住民祭天祈福的

神聖物。同時也扮演連結部落族人、維繫文化結構的重要角色。

IMG_1455.jpg

小米為臺灣原住民主要的農作物,傳統上小米被視為神聖的作物

,具有靈性,因此從播種到收割須舉行許多繁瑣的祭儀,以安撫

敏感的小米精靈。

IMG_1459.jpg

 

IMG_1464.jpg

 

IMG_1467.jpg

 

IMG_1468.jpg

 

IMG_1469.jpg

 

IMG_1470.jpg

 

IMG_1471.jpg

  

IMG_1478.jpg

 

IMG_1481.jpg

禾蛛緣椿象,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常見於禾本科草叢

中群聚。

IMG_1488.jpg

 

IMG_1489.jpg

 

IMG_1490.jpg

 

IMG_1495.jpg

 

IMG_1500.jpg

 

IMG_1504.jpg

 

IMG_1506.jpg

 

IMG_1507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