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0615.jpg

位於台北市南區的寶藏巖聚落,離繁華熱鬧的公館商圈不過六、

七分鐘腳程,卻因位置隱蔽,且只有一條聯外道路,使其多年來

與世隔絕、自成天地。

IMG_0597.jpg

寶藏巖聚落是以民國38年隨國軍來台的榮民為主所形成的聚落,

而後隨著社會變遷,幾波城鄉移民陸續湧入,造成今日之規模。

IMG_0603.jpg

斑駁老舊的違建房舍,密佈在山坡地上,綿延起伏宛如迷宮,這

裡是台北公館的「寶藏巖」聚落,在高度開發的都會區裡,彷彿

化石般保存了某種昔日台灣生活的時間面貌。

IMG_0665.jpg

多年來,這個地方在沒有地權歸屬,也缺乏都市規畫的狀況下,

由弱勢族群自力興建而漸成聚落。纏繞曲折的低矮房舍錯落起伏

,讓此地有「小九份」之名;而以單身老榮民為主的人口結構,

則讓不少人稱該處為「台北調景嶺」。

IMG_0663.jpg

寶藏巖雖然不大,總面積只有3.97公頃。但擁有傍水山坡、漳泉

廟宇與戰後違建眷村等等的人文特殊景觀,再加上其緊鄰由福和

橋、基隆路高架橋和水源快速道路交織而成的匝道,形成古今相

照的意象

IMG_0631.jpg

福和橋下自來水廠附近的寶藏巖,屬於歷史型態聚落,具地景特

殊性,景觀可見蜿蜒巷弄,階梯隨著緩坡起落,並沿著周圍山丘

構築出天然地景與聚落錯落之風貌。

IMG_0598.jpg

寶藏巖就像個自然生態系,倚山臨河雜亂野生,卻具有強悍堅毅

的生命力,五十多年來在都市開發的夾縫裡求生存。

IMG_0649.jpg 

街道對於居民,不僅止於「道路」的功能,它們就像是生活中的

一部份,順勢發展,並聯繫著整個社區以及牽起了居民之間微妙

的關係。由入口(汀州路三段230巷)進入的兩條主要道路,沿

著山坡水平而行,為寶藏巖空間分布的主軸。早期房子沿著主要

道路修建,房舍的門戶即面對著公共道路;後期的房子漸漸向著

山坡地發展,一個搭著一個依山而築,因而延伸發展出一條條次

要道路,架構了寶藏巖社區錯綜複雜的道路系統。

IMG_0614.jpg

在過去,人們會將這類違章建築視為骯髒落後的同義詞。但歷史

悠久的寶藏巖逃脫了宿命,近年來在拆除與否的爭議後,最近不

但被紐約時報列為不可錯過的台灣觀光景點,國際知名旅遊節目

《寂寞星球》也派員採訪此地,使得這個被遺忘多年的聚落突然

大受矚目。

IMG_0599.jpg

 

 

IMG_0609.jpg

 

 

IMG_0612.jpg

 

 

IMG_0641.jpg

 

 

  IMG_0620.jpg

 

 

IMG_0607.jpg

 

 

IMG_0621.jpg

 

 

 IMG_0634.jpg

 

 

IMG_0633.jpg

 

 

IMG_0636.jpg

 

 

   IMG_0655.jpg

 

 

 IMG_0670.jpg

 

 

IMG_0674.jpg

 

 

IMG_0682.jpg

 

 

IMG_0691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1) 人氣()